2023年1月18日,《江蘇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經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,正式印發。《實施方案》圍繞2025年、2030年、2060年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制定工作目標,在城市、社區、建筑、鄉村4個關鍵領域開展務實行動。到2030年,全面建立綠色城鄉建設發展政策體系,建設方式實現綠色低碳轉型,力爭2060 年,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全面形成,碳排放治理體系、治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。
(一)、總體要求
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城鄉建設各環節。
推動綠色低碳城市、社區、建筑、縣城和鄉村建設。
切實推動城鄉建設領域全面綠色低碳轉型。
(二)、主要目標
到2025年,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增速得到有效控制。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更加完善。
到2030年,建設方式實現綠色低碳轉型。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。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。
力爭2060年,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全面形成。碳排放強度和總量大幅降低。
(三)、重點任務
一、推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
1、優化城市結構和空間布局
推動美麗宜居城市低碳發展。
2、提升城市更新綠色低碳水平
堅持“留改拆”并舉,避免大拆大建。
延長建筑壽命,減少碳排放。
3、強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
推動CIM平臺建設和BIM深化應用。
提高城市管理治理能力。
4、推動城市供排水綠色低碳發展
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。
到2030年,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8%以內。
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平均可滲透面積占比達到45%。
5、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
生活垃圾: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、資源化。到2025年回收利用率達到35%以上,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%以上。
建筑垃圾: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、資源化利用。到2030年,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90%,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%。
6、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
加快植樹造林,提升城市綠地建設規模。
全面落實科學綠化建設要求。
到2025年,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保持在40%以上。
二、打造綠色低碳社區
1、建設美麗宜居街區
建設“一站式”生活服務綜合體。
2、創建綠色低碳社區
全省60%以上的城市社區達到綠色社區創建要求。
探索綠色零碳社區建設。
3、提高社區智慧管理能力
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,提升既有居住社區綠色低碳運行水平。
三、打造綠色低碳社區
1、建設美麗宜居街區
建設“一站式”生活服務綜合體。
2、創建綠色低碳社區
全省60%以上的城市社區達到綠色社區創建要求。
探索綠色零碳社區建設。
3、提高社區智慧管理能力
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,提升既有居住社區綠色低碳運行水平。
三、推廣綠色低碳建筑
1、強化綠色低碳建筑設計
貫徹“適用、經濟、綠色、美觀”建筑方針。
推動實現建筑美學、使用功能和節能減碳等綜合效益最大化。
2、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
推動綠色建筑全壽命期高質量發展。
大力發展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,鼓勵政府投資項目率先示范。
到2025年,政府投資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。
3、推動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
結合城市更新、老舊小區改造、環境整治等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綠色化改造。
到2025年,新增既有建筑綠色節能改造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。
力爭2030年前完成城市非節能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。
4、優化建筑用能結構
推進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一體化建設。
鼓勵既有建筑加裝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。
到2025年,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超過8%。
到2025年,新建公共機構建筑、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%。
推動開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,到2030年電氣化比例達到20%。
5、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
到2025年,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比達50%,裝配化裝修建筑占 同期新開工成品房面積比例達到30%。
6、提高建筑綠色運行管理水平
倡導“部分空間、部分時間”的建筑用能方式,提升建筑智慧化運行水平。
推動將綠色建筑運行要求納入物業服務合同約定,提升建筑綠色低碳運行水平。
四、建設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
1、建設綠色低碳縣城
開展綠色低碳縣城建設,構建集約節約、尺度宜人的縣城格局。
鼓勵低碳生活方式。
2、推動村莊綠色低碳發展
優化鎮村布局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
推進特色田園鄉村高質量發展。
3、推進綠色農房建設
穩步提升新建農房節能水平。
探索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。
4、優化農村生活用能
提高農村生活用能電氣化水平,推進可再生能源應用。
推動農房屋頂、院落空地等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。
(四)強化保障措施
加強組織領導、強化目標考核、健全支撐體系、加大資金支持、鼓勵科技創新、強化宣傳引導